本报讯(朱俊丽 柳景春 徐增鎏) “这个陶瓷品做得惟妙惟肖,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出自一名小学生之手。”8月27日,在清波街道市民学校举行清波街道和中国美院“艺术实践进社区”志愿服务暑期实践成果汇报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暑假期间,清波街道团工委结合街道“人文建设年”活动,与辖区单位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推出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文化之旅”暑期实践大餐。街道联合中国美院开设了6个公益艺术短期培训班,为地区青少年提供免费短期艺术培训;联合杭州孔庙举办了青少年“国学启蒙”教育体验活动,通过穿汉服、祭孔子、诵经典等环节,引导地区青少年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街道5个社区还结合各自地域、文化特色,联手中国美院志愿者组织内容涉及低碳环保、书画创意、手工制作、廉政教育和古迹巡礼等方面的活动,参与活动的地区青少年共有1520人次。
汇报展现场,琳琅满目的几十件作品让不少专程赶来看自己孩子作品的家长感到有些“喜出望外”。一位家住孝子坊的陈奶奶表示,自己的孙子以前放假的时候只知道窝在房间里玩电脑游戏,今年暑假报名参加社区举办的手工艺培训班后,人变得精神多了,也不再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了。“今天来之前,孙子神秘兮兮地说,有样东西让我来瞧瞧,原来他把家里吃剩的食品包装盒做成了一个环保袋,还在上面画了我和他的样子,真是既环保又可爱。”陈奶奶高兴地说。
据中国美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介绍,“艺术实践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既是一项志愿服务实践项目,也是具有学术和社会价值的课题实验项目。社会实践团队中有许多都是学生党员、团员,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校地基层党团组织在学生党员、团员发展模式方面的一次探索。清波街道党工委书记叶素表示,在今年暑期清波地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中国美院的“小巷总理”助理很称职,多支志愿队伍表现突出,在有效促进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对深化街道“人文建设年”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了实物展出外,社会实践的团队以及实践个人代表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逐一做了实践报告,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实践成果汇报展访谈。来自中国美院的志愿者、社区党委书记和学生家长代表结合所见、所闻、所想,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参与本次“艺术实践进社区”活动的感受和对社区民主民生建设的意见建议。
成果汇报展上,清波街道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行了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同时,还表彰了在“艺术实践进社区”志愿服务暑期活动中表现出色的6个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