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推出的人(民)防知识教学规范,除开设的理论课外,还以“三个一”、“五个小”(简称“三一、五小”)为辅助教学模式。
“三一”,是指一个专题讲座。要求学校以专业知识带动其它学科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容有消防安全、防火知识、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常识、保护环境、用电安全、用气(燃气)安全等。教学形式可请专业人员(如消防、交警、卫生等)讲课,也可以由学校分管老师授课,或请其它专业人士讲课。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学校平时应有较完善的演练预案和实施方案,通过演练可以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组织纪律性和自律精神,学会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的技能,致力于提高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这对于人员相对集中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堂主题班会。要求立意新、形式活,用师生联动的方式,扩大知识面。内容可涉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可包括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挑战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五小”,即小广播、小画报、小手册、小橱窗、小网络。学校在开展人(民)防知识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橱窗播放、张挂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的宣传资料。同时,学校在开始人(民)防知识教学中,鼓励学生编排人(民)防小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将小报制作成小画册,在学校图书室进行展览,以扩大宣传范围。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在校与校之间、校与社区之间,建立以小手拉大手式的外延宣传网(如在社区宣传橱窗中展览学生的人防小报等科普宣传资料),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通过新的规范,要求学校能多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地重宣传、重普及,加深人(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的内涵和拓展人(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的外延,以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