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8日,王蒙、铁凝、莫言、刘震云、阿来、毕飞宇、迟子建等中国作家集中亮相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无论是在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大英图书馆还是文学咖啡馆,无论以对话、朗读会还是演讲的形式,中国作家与英国读者真诚交流,畅谈他们对中国文学创作的看法。
王蒙:三百个臭皮匠消灭一个诸葛亮
谈及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写作,“使用互联网已有些年头”的王蒙说自己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但他对互联网也有忧虑。“感觉这时候的人太急了,高端的文化果实不是这样产生的。”
他提及中国的一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王蒙认为,互联网时代“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时候比较少,倒是“三百个臭皮匠,消灭一个诸葛亮”的时候比较多。
当被问及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看法时,王蒙说,自己所有销量过5万的书都有盗版。尽管“几乎所有作品都能在网上查到,但合法使用的占不到20%”。不过王蒙坚信政府已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些问题。
莫言:没有必要为年轻作家开药方
与很多文学批评家一样,莫言也曾认为,80后作家的作品太过于关注自己的情感。他讲了一个自己女儿的例子。有一次,他看到女儿发愁,就说,你们这一代人有什么痛苦,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放牛。而女儿的回答是“那多好啊,可以躺在草地上听鸟叫”。莫言说,这番对话让他明白,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烦恼。
莫言说,其实每一代作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学情感,这些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不能用“高大厚重”等大一统标准去要求年轻作家。“他们有他们的活法,他们有他们的写法,没有必要为年轻作家开药方。”
铁凝:作家应该知道大街上发生了什么
“毕飞宇你别不高兴,这不是向你挑衅,”在一场关于女性视角的对话中,铁凝公开声称“对写女性写得好的男作家羡慕、嫉妒、恨”。
“女性有着天然的表达欲,这于作家算得上性别优势,这个特质的另一面就是自恋,女作家常常不能以大的格局去看待内心的伤痛和不如意。”
铁凝说,“文学”更应该说成是“人学”。她非常赞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略萨的话——“作家应该知道大街上发生了什么。”
铁凝说自己非常关注中国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题材是进城务工女性的家庭非正常状态,但文学毕竟不是粗糙的社会情报,”铁凝说,“如何在内心孕育这些题材是巨大的挑战。”
毕飞宇:与其说写的是女性,不如说是人性
毕飞宇不高兴自己被称为“中国写女性写得最好的男作家”。“不关心读者期待,只关心自我期待”的毕飞宇说:“与其说我写的是女性,不如说是人性”。
当被英国人问及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看法时,毕飞宇说:“这是个老话题,它一开始出现,味道就是不好,听上去有点自卑,有点扭曲,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在特定环境下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