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我区在文化事业方面有些什么特点?区文广新局2012年是怎么围绕文化建设来开展工作的?
丁建华:作为杭州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我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御街·二十三坊”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南宋官窑为代表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同时,我区有数量众多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极大丰富了我区群众文化事业,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极高。
今年来,区文广新局对全区20支特色体育团队和晨晚练点文体团队赠送音响器材,呈现群众文体惠民工程的新亮点。开展书法基础知识、老年舞蹈、瑜伽、排舞、数码基础摄影、钢琴、少儿围棋等各类文化辅导培训200余期。联合区民政局、区残联、区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向全区低保(残保)户、外来务工者家庭发放价值数百万元文体惠民活动券,惠及3000余名群众,不断扩大受益面。以“图书漂流”为载体,强力推进“居家文化”惠民服务建设,着力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南星街道以街道文化总队党委为核心、出资100万元,按照项目化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要求,通过购买文化服务项目、定向资助文艺节目、增加硬件设施投入等途径,重点扶持文化总队及下属8个社区文化分队党支部,支持80支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各类活动,确保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季季有高潮、全年有影响”的文化氛围。承办各种文艺晚会,有效推进百姓文体生活服务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由区文广新局自编、自导、自演的廉政教育情景剧《规矩》荣获杭州市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情景剧大赛一等奖。大型原创舞蹈《药堂里的小学徒》参加浙江省舞台舞蹈大赛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请问丁局长,2013年区文广新局将如何谋划,有什么新的举措吗?
丁建华:2013年,区文广新局的工作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全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服务体系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等规划内容相对接的落实,全力打造10分钟文化体育生活圈。以上城区体育中心建设为契机,利用钱塘江、中河、东河、西湖等自然景观,积极推进休闲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以居家服务无忧在线平台和“图书漂流”为载体,将惠民服务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深化由政府主导、群众自主管理的新型群众文化社团管理运作模式。紧紧抓住2013年杭州市十八届运动会比赛工作重点,全力做好备战、迎战、参战工作,完成三大球、三小球、射击等所有项目的参赛任务。强化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为我区居民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知道,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方面,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支撑,请问丁局长,我区从哪些方面入手强化人才支撑的?
丁建华: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区文广新局主要突出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基层社团组织队伍、文体机关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区、街道和社区文化体育工作考核的力度,积极与区考评办沟通、衔接,力争在2013年全区年度综合考评实施意见中,将文化建设列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完善文化社团组织、体育协会(俱乐部)等考核办法,促进社团健康发展。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进修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强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强基育苗”为核心,以区体育特色学校业余训练基地为平台,不断完善青少年业余训练机制,提升业余训练水平,积极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建立健全高效、廉洁、勤政的干部工作机制,坚持用制度管干部,强化干部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为创建“东方品质体验区 幸福和谐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