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彭埠街道) “真没想到不用面对面就能调解矛盾,网上调解效率真高!手机上操作也很方便,短短几十分钟,事情结了,心事了了,真的很感谢……”彭埠街道红五月社区居民陈师傅来到社区微法庭,连声道谢。
事情还得从前几天说起。跟陈师傅住同一楼层的王师傅经常在公共过道内堆放杂物,影响彼此生活,因双方之前发生过多次纠纷,对方始终不愿意面对面协商,因此陈师傅找到社区寻求帮助。得知原委后,社区调委会立即启用“微法庭”在线连接双方当事人,通过网络视频连线,进行在线调解,最终成功调解纠纷。
微法庭,顾名思义就是缩小版法庭,它以社区法庭工作室为载体,设置“浙江移动微法院”“浙江ODR”(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和“庭审直播”三个智能平台,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庭工作室,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是“枫桥经验”的智慧化升级模式。
“像这样的微法庭,我们街道目前已经挂牌成立了7个。很多社区还因地制宜,比如建和社区充分利用阵地资源,在‘微法庭’开通庭审直播平台,由法院提供‘菜单式’的案件庭审直播清单,社区自主选择并组织居民观看民间借贷、危险驾驶、电信诈骗等多发案件,让看似神秘的庭审现场进入‘寻常百姓家’。”彭埠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为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彭埠街道扎实有序推进“微法庭”工作。在司法所的指导下,由街道人民调委会联合退休老干部、乡贤、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组建成“社会智囊团”,提供“点单式”“专业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司法便民服务。让纠纷解决和司法服务变得更方便、快捷,真正落实“民呼我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局面。
据悉,自“微法庭”开展工作以来,彭埠辖区“一码解纠纷”录入案件395起,均为成功调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