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书记,您好!很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本报的采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区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我区要倡导培育党建工作“一街道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请问任书记,小营街道在基层党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任平:小营街道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型”党组织建设,以贯彻习近平同志复信精神为主线,着力打造党建高地和道德高地。一是推动“核心价值”平民化。以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钱学森故居为核心,推进“两基地”建设,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红巷精神”。街道举办“最美”系列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辖区每个居民心中,先后获得中央及省委领导的批示,并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发。二是实现党建服务多样化。街道在全国首创以党员个人命名的“陈文英网格工作室”,成立杭州市首个楼宇党代表工作室,同时着力推动社区党组织建设,逐步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联动机制。三是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2012年实现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率100%,同步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团组织、妇女组织建设。建立了我区首个街道行风监督员队伍,编写机关效能工作手册。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区长缪承潮在区“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的智慧增长。任书记,您能否谈一下小营街道在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方面着重做了哪些工作?
任平:街道立足辖区内两纵、两横、两圈的企业、楼宇资源,围绕“总部经济看小营”的目标,促进辖区经济的集聚规划和科学发展。一是加强源头招商,注重项目储备。积极加强与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主动与央企、省属企业及各地商会对接,为项目的储备和引进夯实基础。同时结合地区楼宇最多、医疗资源丰富等特点,重点对环浙一、浙二、市三院等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服务产业规划集聚,打造城站商务总部集聚区。二是深挖税源潜力,注重稳定税源。街道与国税、地税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征缴联动机制,2012年街道完成财政收入20.03亿元,同比增长10.25%;地方财政收入为10.3亿元,同比增长13.49%。三是强化为企服务,注重信息整合。不断完善企业交流平台,进一步健全“走访企业、服务单位”机制,开展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区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也提出要切实把握服务民生这个根本出发点,惠及群众为民发展。请问任书记,小营街道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亮点?
任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全面惠及民生。街道以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创新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民生工程”。倾力打造小营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出互助化组团式的居家养老工作模式,建设阳光康复型“仁爱家园”工疗服务站,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为老百姓提供党建、文化、民生、教育一体化全方位服务。同时争创“幸福·家”特色服务阵地,争创省级充分就业街道,全力服务民生。二是“健康工程”。街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建“健康小营”相融合,秉承爱国卫生运动光荣传统,打造教育培训基地,推进“垃圾不落地”创新工作。加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健康志愿者队伍,推行居家医疗、双向转诊等新举措,提升居民生活的健康指数。三是“平安工程”。街道不断深化网格化建设,持续打响“民情直通站”品牌,以网格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网格自治组织,统筹和运用社会资源推进网格问题的解决率和满意率。建立街道“重大涉稳问题互助团”,以互助形式集中资源解决居民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叶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