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化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访故事 3
二十三坊之潜庐探秘

▲位于紫阳山麓的潜庐

  戚晓菲

  徜徉在南宋御街,一砖一瓦,一亭一井,一花一草,恍然有了人生悠长、岁月静好的的意境。那些不能永远恒温的故事,神秘莫测的古迹遗址,记录了一个城市曾有过的辉煌。

  中山南路白马庙巷的紫阳泉,据传为通玄观道人所挖。1926年被毁,重修后井边刻有碑文,说此井源自雍正年间,又曰“饮马泉”或“白马泉”,署名为潜庐,潜庐原主人为何绍韩。

  何绍韩为东阳人,是个大教育家、改革家、民族实业家。他是中国开采砩石第一人。

  潜庐位于何处?如今这座曾经名噪一时的老宅子是何容貌?何绍韩的后人又身在何处?一切的谜团都等着慢慢揭开。

  笔者寻寻觅觅,终于见到了潜庐真面目,一座别开生面、破落而不失优雅的花园建筑。

  惊鸿一瞥,就再也难忘。院子里依山而建,假山溶洞皆为人工打磨,错落有致,巧夺天工,浑然一体。蔓草遍布中难掩蜿蜒曲折的栏杆,一条上山小径依稀可见。看似凄凉落寞,实则难掩其繁华本质,不施粉黛,亦有倾国色。

  几经周折,潜庐现在的主人接受笔者访谈。此宅为胡雪岩女儿转让于何绍韩,如今销声匿迹,无人问津,都让潜庐蒙上神秘的面纱。

  推开潜庐的铁门,这座历尽沧桑的老宅,显得幽静而大方,古朴而豁达。背靠紫阳山,得天独厚,攘尽地势之利,散发一种浓浓的美感。

  这座宅子迄今已有百年,园中有一溶洞,洞中摆放着石椅、火炉等物品,洞口有台阶,夏可纳凉避暑,冬可取暖生火。沿着通幽曲径,拾级而上,随即到了主楼,门口有石桌石椅,白墙黑瓦,朱扉铁门,都有时光流逝的味道。

  主楼有三层,厅院相通,还保留着木质的楼梯,发出轻微的吱吱声。屋内有不少老家具,花砖墙、拱券窗都让人眼前一亮,细致之处方显风味。

  以往此处多有藏书,可惜毁于战火。拱形门上琉璃色彩鲜明,有一扇偏门可通往紫阳书院白沙湾处。朱赭色的窗户显得明朗,墙上的布置、圆桌的摆放都维持原状。

  潜庐只剩下后山的花园以及两幢书房和花厅,以往潜庐主楼顶部可眺望钱塘江,一览无遗。当时石洞、石笋、假山、水池、草木以及地道中,每逢雨季,恰似瀑布,美轮美奂。

  何老先生指给笔者看“潜庐石碑”,上有潜庐二字,中国以民纪元二十五年,真正丙子八月建,徐道振题。“潜”字取其躲藏、深藏之意。

  你会在某个老巷口听见一个老人讲起一段传奇,有心之人也在孜孜不倦考证典故出处。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里的点点飞花,不会结束,不会被埋没。

  此次寻访告一段落,潜庐,在心里的印记挥之不去。新的故事开始渐渐被传唱,而老的故事永远不会真的老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经济社会
   第04版:文化生活
揭开城市记忆 寻访御街·二十三坊文化
白马庙巷里品行高洁的陈戬
南宋宰相韩侂胄故居今何在
二十三坊之潜庐探秘
厨工坊之乾隆鱼头
太庙公园的现代风韵
被历史尘封的袛园寺
温情的烫炉子
上城报文化生活04二十三坊之潜庐探秘 2012-08-24 2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